一家顶着“北京石化”名号的加油站,竟出现在河北衡水街头——要知道,这一名称在北京市内都从未有过对应的实体。近日,这起涉嫌“碰瓷”的案例引发舆论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该加油站不仅涉嫌商标违规,其站前中央绿化带还疑似遭人为破坏,记者多次向衡水12345热线反映问题,至今杳无音信。
挂“北京石化”招牌的竟是河北企业
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这家对外宣称“北京石化立君加油站”的场所,实际注册主体为衡水立君燃油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衡水市开发区前进大街大麻森高速口南500米,同一地址还登记着该公司旗下的“第一加油站”。
工商信息显示,衡水立君燃油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法定代表人为霍立君,注册资本200万元;其第一加油站则成立于2019年4月,负责人田天富。值得一提的是,该加油站曾因项目开工前未办理施工许可证,被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罚款2.9510万元。
商标注册迷局,恶意抢注的生意经
明知无法注册仍两次申请“北京石化”商标
“北京石化”商标成为多家河北企业的执念。记者调查发现,衡水立君燃油有限公司第一加油站曾两次申请注册“北京石化”第37类(建筑修理类)商标:第一次申请于2024年5月14日,在初审阶段便被驳回;但该加油站并未罢休,又于今年5月30日提出了第二次申请。
事实上,这并非孤例。记者梳理发现,过去数年间,河北多家能源企业都曾申请“北京石化”第37类商标,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专业人士直言,“石化”属于行业通用词汇,“北京石化”这种“地名+行业”的组合,缺乏商标所需的显著性,几乎不可能通过注册。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背后的逻辑不难猜测:“北京石化”的名号容易让消费者联想到国企背景,打着这样的招牌,无疑能为产品销售“加分”,利益驱动下,不少企业甘愿铤而走险。
绿化带疑遭破坏 12345投诉无人回应
除了商标问题,该加油站的周边环境也透着蹊跷。记者注意到,加油站前南北走向的马路上,中央绿化带被“开了口子”,从现场痕迹看,隔离带两边的边界呈现不规则撕裂状,明显像是人为破坏的结果。
针对这一疑似破坏公共设施的情况,记者多次拨打衡水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但截至发稿,始终未收到任何回应。公共设施遭破坏,民生热线遇冷,这样的状况令人费解。
法律界:多项行为涉嫌违法 属钻法律空子
法律界人士明确指出,该加油站的一系列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
- 从《商标法》来看,申请商标需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恶意囤积或抢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标识。该加油站明知“北京石化”无法注册,仍反复申请,显然属于“攀附他人商誉”的恶意行为,此前的驳回记录更能佐证其主观故意。
- 即便商标处于审查阶段,擅自使用“北京石化”进行宣传也涉嫌侵权或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标识,“北京石化”的名称极易让消费者误认为其与中石化存在关联,造成市场混淆。
- 从《广告法》角度,使用尚在审查中的商标进行宣传,暗示其合法性,可能构成虚假宣传。
坦白说,这类行为就是利用商标审查的9-12个月“空窗期”钻空子,本质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投机。一旦查实,不仅面临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若情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涉嫌虚假宣传,官方已立案调查
8月6日,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麻森市场监管所向记者回复称,已对该加油站相关当事人立案调查。
截至目前,案件进展尚未公布,而被破坏的绿化带、石沉大海的12345投诉,也等待着一个明确的说法。这场“北京石化”的冒牌风波,最终将如何收场,记者将持续关注。